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29卷  第4期

测量和防护
光腔衰荡法的单波长反射率测量实验研究
易亨瑜, 彭勇, 田小强, 胡晓阳, 吕百达
2005, 29(4): 337-339.
摘要:
分析了反射率光腔衰荡法测量原理的近似条件,讨论了共焦腔的失调特性,计算了腔镜反射率对衰荡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减少OPO激光束的衍射损耗引入的测量误差,选择He-Ne激光作导引光,建立以共焦腔为衰荡腔的单波长反射率测量装置。利用直腔和折叠腔对腔镜和插入镜片的反射率进行了实验测量。直腔方式下测量的均方差小于6×10-6。分析表明,光腔衰荡法只适用于高反镜反射率的测量;在光路调节中采用具有对数变换功能的示波器,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直接和间接法测量人膀胱对激光的总衰减系数
魏华江, 邢达, 鲁建军, 沈行燕, 巫国勇
2005, 29(4): 420-422.
摘要:
利用积分球系统以及采用直接和间接法测量了人正常膀胱和膀胱癌组织对476.5nm,488nm,496.5nm,514.5nm,532nm和808nm激光及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结果表明,在这6个波长范围内,采用直接和间接法所得到的膀胱或膀胱癌组织对激光或其线偏振激光的总衰减系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6个波长的激光辐照膀胱或膀胱癌组织的总衰减系数在直接与间接法之间的差值,均明显较其相应的线偏振激光辐照组织的总衰减系数在直接与间接法之间的差值大(P< 0.05)。
介质膜光栅槽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陈新荣, 耿康, 吴建宏
2005, 29(4): 423-425.
摘要:
为了从理论上探究介质膜基底光刻胶光栅掩模槽形的检测方法,对此种光栅掩模建立了以C方法为理论基础的衍射效率理论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将从实际光栅掩模的SEM照片得出的光栅槽形参数带入到该模型中,得到了一系列-1级衍射光的光谱分布曲线,这些曲线的变化趋势与一定光栅槽形相对应,提出了通过测量衍射光的光谱分布曲线判断光栅槽形的无损检测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光栅槽形的检测过程中,可以较为有效地判断光刻胶是否到底,而这一点在掩模的制作工艺中至关重要。
器件与技术
中红外高能量输出复合腔抽运光参量振荡器
万勇, 兰戈, 苏心智, 李彤, 韩鸿, 于淑范, 王宏元, 韩凯
2005, 29(4): 340-342,346.
摘要:
报道了采用复合腔技术研究Nd:YAG激光抽运LiNbO3晶体光参量振荡器(OPO)的实验研究结果。得到OPO输出单脉冲平均能量56.4mJ,闲频光(3097nm)脉冲平均能量22.8mJ,脉宽8ns,抽运光转换成参量光输出效率46%(重频1Hz~10Hz)。测得角度调谐的波长范围是:信频光1479nm~1621nm,闲频光3097nm~3793nm。
热容型钕玻璃棒状激光器特性的理论研究
成华, 屈乾华, 吕百达, 钟鸣
2005, 29(4): 347-349,353.
摘要:
对钕玻璃棒状激光器在热容型的运行方式下的特性,包括温度和应力分布作了分析,并和常规抽运和冷却方式下棒横截面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作了比较。分析表明,热容型激光器比常规激光器有能在短时间内输出非常高的能量的显著优点。
全固态激光器方形倍频晶体KTP温度场的研究
李隆, 史彭, 刘小芳, 白杨, 白晋涛
2005, 29(4): 350-353.
摘要:
KTP晶体腔内倍频时具有的非均匀温升,对于LD抽运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激光器的性能,需对倍频晶体KTP内部温度场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对Nd:YVO4/KTP激光器中KTP晶体工作特点的分析,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热分析物理模型,并利用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了方形晶体KTP的温度场分布的一般通解表达式。由于研究依据的方形晶体热模型较好地符合了激光器的实际情况,因此结论也就更为合理。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方形热模型计算KTP晶体得到的最大温升比圆柱形热模型得到的最大温升要略高一些。为研究...
Cr4+:YAG激光器中产生孤子脉冲的理论分析
余先伦, 赵威威, 杨伯君, 于丽
2005, 29(4): 354-357,372.
摘要:
为了寻找理想的光纤低损耗区进行光孤子通信的孤子源,根据脉冲在Cr4+:YAG激光器里传播特性获得了带微扰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系统分析了腔内色散、增益、损耗、非线性效应等对基态孤子脉冲的影响以及Cr4+:YAG激光器腔结构与锁模基态孤子脉冲参数的相互关系,证明在Cr4+:YAG激光器中能够产生基态孤子脉冲,Cr4+:YAG激光器可作为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孤子源。
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王丽丽, 任建华, 赵同刚, 徐大雄, 饶岚, 吴炜, 郭永新
2005, 29(4): 361-363,394.
摘要:
对影响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特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光纤光栅长度、耦合系数、内腔反射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实测了不同反射率情况下激光器的激射光谱,得到了带宽为0.1nm、出纤功率达417.4μW、边模抑制比高达37.9dB的激光谱线。验证的结果表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是吻合的。
一种简单的高功率L波段超荧光光源
郭小东, 乔学光, 贾振安, 傅海威, 周红, 赵大壮, 王小凤, 刘颖刚
2005, 29(4): 364-365,369.
摘要:
采用双程前向结构,在一根高浓度掺铒光纤中实现了功率高达13.13mW(11.18dBm)、平均波长为1578.53nm的L波段高功率超荧光输出,在1570nm~1620nm间的功率高于9.38mW。可满足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DWDM等由C波段向L波段扩展的带宽及功率需求,同时与C波段光匹配后,可得到功率高于20mW的C+L波段宽带高功率光输出。其中采用普通耦合器制作的光纤圈反射器,将后向的C波段ASE重新引回光纤中,提高了抽运源的利用效率和光纤输出光的稳定性,同时分析了光源的输出功率、平均波长、...
传输矩阵法研究垂直腔半导体光放大器增益特性
贾习坤, 罗斌, 潘炜, 姚海峰, 曹昌胜
2005, 29(4): 377-379,406.
摘要: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垂直腔半导体光放大器(VCSOAs)的增益及其带宽特性。研究了不同载流子浓度、DBR膜层数对增益特性的影响,发现了有源区内量子阱堆位置的改变将导致增益峰值波长移动。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德拜公式的修正
郭江, 吕百达, 段开椋
2005, 29(4): 380-382.
摘要:
从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出发对德拜公式进行了修正,用修正后的公式同LI和WOLF给出的公式及原德拜公式,对汇聚球面波经圆孔衍射作了详细的计算和比较。研究表明,几何焦点附近,修正后的公式在小菲涅耳数时仍有效,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原德拜公式不能计算的焦移的问题。
激光作用于圆管产生瞬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何跃娟, 朱日宏, 沈中华, 陆建, 倪晓武
2005, 29(4): 386-388,428.
摘要:
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脉冲激光作用于管状材料时产生的温升情况。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激光作用过程中的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得到了材料中各个点的瞬态温度场,也得到了有温升的范围,并给出了温度随径向和周向的分布曲线,为热弹条件下激光激发管状材料中超声导波的研究提供了定量基础。
脉冲TEA CO2激光器温度特性的理论分析
吴谨
2005, 29(4): 389-391.
摘要:
利用六温度模型速率方程计算了当激光工作气体温度从-30℃~+60℃变化时TEA CO2激光器输出脉冲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器输出脉冲能量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而近似线性下降;线性下降的快慢和激光工作气体组成、气压、输出耦合镜反射率、注入能量、工作气体组成等均有关系;工作气体气压越高、输出耦合镜反射率越大或注入能量越高,激光输出脉冲能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越快。
激光劝阻器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张鹏, 牛燕雄, 王秀生, 武东生
2005, 29(4): 392-394.
摘要:
根据激光辐照对人眼的威胁机理和损伤阈值,提出了一种激光劝阻器的技术指标和总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各部件的组成和安排,并通过计算机对激光劝阻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所得结果对于最终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装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全息透镜傅里叶变换特性分析
王红霞, 盛兆玄, 赵玮, 李育新
2005, 29(4): 401-403,436.
摘要:
利用一点光源和一束倾斜平行光拍摄了一种离轴全息透镜,并对其傅里叶变换特性进行了分析。将输入图像置于这种全息透镜的前面或后面,均能得到物体的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图像尺寸越小,全息透镜的焦距越长,产生的误差越小。当物体位于偏离主轴的前焦面时,能够得到物体准确的傅里叶变换。
一种LD侧面抽运固体激光棒光线追迹的数值计算
赵存华, 樊仲维
2005, 29(4): 404-406.
摘要:
介绍了一种LD侧面抽运固体激光棒光线追迹的数值计算方法,并根据光线追迹公式编制了程序,画出了激光棒内光强的相对分布图。从光强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激光棒内光强的分布均匀。该程序使用方便、可行。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驻波图样与特性分析
刘生贵, 陈建国
2005, 29(4): 407-409,413.
摘要:
根据电场在激光器腔镜反射的相位特性,研究了在不同腔镜组合情况下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几种可能的驻波图样。结果表明,驻波图样与两端反射镜顶层折射率的选择密切相关,有源层中心与驻波波腹的相对位置对VCSEL的限制因子以及阈值特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多抽运宽带喇曼放大器模拟算法的研究
武斌, 李康, 孔繁敏, 王岩, 李谦
2005, 29(4): 410-413.
摘要:
基于龙格-库塔-芬尔格(Runge-Kutta-Fehlberg)方法,提出了一种求解多抽运宽带喇曼放大器耦合方程的自适应步长算法。该算法根据每步计算中局部截断误差和精度的要求,合理调整步长大小。仿真结果表明,与其它算法相比,自适应步长算法能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适合于光纤喇曼放大器的模拟计算。
用K参数描述光强陡峭度的有效性研究
康小平, 吕百达
2005, 29(4): 426-428.
摘要:
光束光强分布的陡峭度或平整度通常可用陡峭度参数(K参数)来描述。以双曲余弦-高斯光束、贝塞尔函数调制的高斯光束和平顶高斯光束3种光束为例,给出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和物理解释。研究表明,K参数只适用于描述呈钟形光束剖面的陡峭度,但不适用于有强衍射旁瓣、强调制或有中心凹陷的光束。
面阵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理论设计
张彪, 陈檬, 李港
2005, 29(4): 433-436.
摘要:
用光线追迹方法计算了面阵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在透镜导管内传播及分布情况。理论给出了设计透镜导管时主要考虑的参数及其选取原则,在输出平面上得到了近高斯分布的激光输出,理论表明,利用透镜导管对面阵半导体激光器进行耦合能够获得高功率密度的光束输出,这种方法将是今后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耦合系统的主要耦合方法。
Bessel-Gaussian光束在分数傅里叶变换面上的光强分布
吴平, 胡向峰, 陈天禄
2005, 29(4): 437-439.
摘要:
利用广义衍射积分方法,研究了Bessel-Gaussian(BG)光束的分数傅里叶变换特性,推导出了BG光束通过分数傅里叶变换光学系统后,光场分布的解析公式,利用该公式对BG光束经分数傅里叶变换后光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p对BG光束的光强分布有明显影响,光强分布随分数傅里叶变换阶数p呈周期性变化。
非傍轴双曲正弦高斯光束质量因子M2的研究
刘彩霞, 胡继刚, 邓小玖, 杨艳芳
2005, 29(4): 443-445.
摘要:
在标量光场角谱衍射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精确光强定义下的非傍轴标量光束的光强二阶矩理论,计算了非傍轴双曲正弦高斯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质量因子,并与傍轴双曲正弦高斯光束的质量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数值计算表明,当双曲正弦高斯光束束腰半径较大时,传统光强定义下的光强二阶矩理论近似成立,傍轴与非傍轴理论计算的光束质量因子变化规律完全相同;束腰半径较小时,傍轴理论计算的结果有较大误差,必须采用精确光强定义下的非傍轴光束质量因子的定义作修正。
一种新型脉宽编码激光器的理论研究
黄峰, 汪岳峰, 牛燕雄, 王金玉
2005, 29(4): 446-448.
摘要:
针对传统的激光脉冲编码激光器通常采用脉冲重复频率编码易受干扰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脉宽可调激光器进行激光脉冲宽度编码的新构想。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快速电光削波技术的脉宽可调激光器作为脉宽编码激光器的实现方案,这种脉宽编码激光器由种子激光源,电光削波组件及激光放大器组成,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延迟电路来改变普克尔盒电极上的电脉冲宽度,最终实现输出激光脉冲的脉宽可调。完成了这种脉宽编码激光器及其实验系统的理论设计。初步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应用
直接金属选区激光烧结热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沈显峰, 王洋, 姚进, 汪法根, 杨家林
2005, 29(4): 343-346.
摘要:
在考虑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传导、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的作用下,建立了直接金属多道烧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先进行温度场分析、再进行应力场分析的间接热力耦合策略。模拟结果显示,随着烧结过程的进行,由于已烧结部分的影响,最大热应力有减小的趋势;在扫描烧结道的前方有比后方更大的应力分布,这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一种新型激光三维扫描测量仪的研制
杜立彬, 高晓辉, 夏进军, 刘宏
2005, 29(4): 366-369.
摘要:
研制了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激光三维扫描仪,介绍了系统的测量原理,根据双三角法原理推导出物体空间三维点坐标,提出了具有一定泛化能力的神经网络系统整体标定方法,并对一茶杯盖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测量误差小于0.1mm,实验结果验证了测量原理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激光扫描搭接区内的热循环与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张建宇, 高立新, 崔玲丽, 王会刚, 杨久霞
2005, 29(4): 370-372.
摘要:
由于搭接扫描的影响,激光扫描带内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硬度落差,并且搭接区极易出现裂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精确给出光束移动过程中搭接区内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规律,从而给出激光扫描形成回火区和二次淬火区的理论解释。仿真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搭接参数对于该区域的温度变化规律影响不大,但从改善表面硬度不均和搭接区裂纹的角度出发,搭接参数不宜过大。
CO2激光诱导金属沉积机理研究
陈存华, 刘建国
2005, 29(4): 383-385.
摘要:
利用低功率CO2激光,从水性溶液中诱导沉积金属Ag,存在物理化学过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激光束作用下的金属颗粒在基材表面进行纵向沉积和横向沉积。结果表明,溶液中的Ag+在激光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g;基材表面在激光作用下产生“熔融”现象,金属颗粒在其表面的沉积存在一个熔融和渗透的过程,金属颗粒向基材内部渗透并在表面堆积的同时,也在表面横向渗透沉积。
金丝桃素光动力作用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
许川山, 梁荣能
2005, 29(4): 395-397.
摘要:
为了观察中药金丝桃素光动力作用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了中药金丝桃素光动力作用后,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发生凋亡和继发性坏死的比率。中药金丝桃素光动力作用实验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发生凋亡和继发性坏死的比率分别增加到53.08%和6.77%,且均显著高于单纯光照射组、单纯金丝桃素光敏剂处理组和假照射组(P< 0.01),而单纯光照组、单纯金丝桃素光敏剂处理组和假照射组三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中药金丝桃素光动力作用...
激光干扰星载CCD的技术研究
陶小红, 孙晓泉, 蔡晓春
2005, 29(4): 414-416.
摘要:
介绍了CCD的工作原理及激光对CCD的干扰机理。分析了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对激光干扰星载CCD所需的发射功率进行了估算。得出要达到干扰目的必须达到≥109W数量级。最后总结了激光干扰星载CCD的几项关键技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系统及实验研究
邓国庆, 余吟山
2005, 29(4): 417-419,448.
摘要:
以飞点扫描切削模式为基础,研制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系统。利用此扫描系统做了PMMA板和角膜对比实验以及动物和盲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矫正系统具有治疗时间短、矫正精度高、角膜切削表面光滑,易于集成波前像差技术实现“个体化切削”方案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材料和元件
用作飞秒脉冲展宽器的新型多膜光栅的设计
于云龙, 穆参军, 白晋涛, 侯洵
2005, 29(4): 358-360,376.
摘要:
采用薄膜光学技术,在传统反射式闪耀光栅的表面镀以多层薄膜以改善传统光栅的衍射特性和反射特性,用于控制展宽后脉冲的光谱强度分布,以及控制超短脉冲放大过程中的增益窄化效应。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应用多膜反射式闪耀光栅作为展宽器件,种子脉冲的能量损耗小、展宽效率高,且放大过程中的增益窄化效应得到很好的补偿,另外,采用多膜反射式闪耀光栅还有方便实验调节,简化CPA系统,便于集成化的优点。
取样光栅的设计及衍射行为研究
刘全, 吴建宏, 李朝明
2005, 29(4): 398-400,422.
摘要:
设计了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系统的取样光栅。利用光全息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记录全息取样光栅掩模的消像差光学系统,并使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分析了它的像差;还利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对取样光栅的衍射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占宽比和槽深这两个光栅结构参量中,槽深的变化对衍射效率更敏感。这些都为取样光栅的实际制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脉冲光照射下一维PSD响应特性的研究
尚鸿雁, 张广军
2005, 29(4): 429-432.
摘要:
研究一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脉冲响应特性及脉冲光照射下光生电流输出的规律,对准确计算光的入射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给出脉冲光函数的表达式,讨论了4种脉冲光模式照射下的PSD脉冲响应特性,并详细研究了“脉冲堆积”现象。结果表明,如果脉冲光照射时间远远大于PSD的响应时间时,光的入射位置满足一维PSD的转化公式;如果光照射时间小于PSD的响应时间时,只要满足照射时间大于2.5倍的时间响应常数,则停止照射的时间越短,光入射位置与PSD输出电流之间越接近线性关系。
中频溅射技术制备镱铒共掺Al2O3光波导
宋琦, 宋昌烈, 高景生, 李成仁, 李淑凤, 李建勇, 李国卿
2005, 29(4): 440-442,445.
摘要:
在硅单晶(100)衬底上用热氧化法氧化一层SiO2做缓冲层,在高纯铝靶上镶嵌金属Yb,Er,然后用中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镱铒共掺杂氧化铝薄膜。讨论了靶电压及沉积速率随氧流量的变化的磁滞回线效应,分析得出了沉积氧化物薄膜的最佳氧流量。在室温下检测到了薄膜的位于1535nm的很强的光致发光光谱(PL),并在光学掩模下用BCl3离子束对薄膜样品进行刻蚀,得到条形光波导。
综述、评述
激光柔性布线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李祥友, 曾晓雁
2005, 29(4): 373-376.
摘要:
综述了激光柔性布线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与传统的制板工艺进行比较,指出了该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