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24卷  第5期

论文
以创新精神面向新世纪——纪念激光诞生40周年
兰戈
2000, 24(5): 257-258.
摘要:
激光诞生40周年了,《激光技术》编辑部嘱我撰文以兹纪念.回顾40年来激光的发展,激光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起的巨大作用,真是感慨万千.
材料和元件
新型萘酞菁化合物的反饱和吸收和光限幅特性研究
方光宇, 宋瑛林, 王玉晓, 杨昆, 李淳飞
2000, 24(5): 259-262.
摘要:
报道了四溴代萘酞菁铜的反饱和吸收和光限幅特性.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金属原子和溴原子的引入对激发态光物理特性的影响.溴取代萘酞菁铜的光限幅性能优于萘酞菁铜和富勒烯.
应用
人眼安全1.57μm OPO激光测距机
时顺森, 翟刚, 金锋, 李晶, 马楠, 曹良奎, 彭绪金, 田子文
2000, 24(5): 262-264.
摘要:
研制成功人眼安全1.57μmOPO激光测距机,并进行了室外测距实验,在能见度V约10km时测到7050m远处的烟囱,测距精度±5m,重复频率达20pps.该测距机采用紧凑小型的水冷灯泵电光调Q(Ce,Nd):YAG激光器泵浦磷酸钛氧钾(KTP)1.57μm单谐振OPO器件,输出12mJ,脉宽~6ns.接收元件选用铟镓砷(InGaAs)PIN探测器.
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
周志强, 唐余亮, 谢崇进
2000, 24(5): 265-269.
摘要:
研究了采用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经研究发现,混合补偿方案可以大大减小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提高系统传输距离.此外,还对非归零码(NRZ)和归零码(RZ)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比较.
硅酸铝短纤维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切割
杨永强, 李林, 郑启光
2000, 24(5): 281-284.
摘要:
研究探讨了硅酸铝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切割工艺对切口宽度及热影响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WCO2激光在1~8m/min速度下切割厚度1~4.2mm复合材料时,可以得到全切透、宽度小的切口和较小的热影响区.由于激光切割时的热作用,热影响区显微组织不同于复合材料本体,硅酸铝细微发生了部分熔化,在随后冷却中出现了富硅析出相.
等离子喷涂Al2O3陶瓷涂层激光熔化深度的研究
杨元政, 刘志国, 刘正义, 庄育智
2000, 24(5): 312-317.
摘要:
采用一维半无限模型和双层板理想接触模型对等离子喷涂Al2O3陶瓷涂层激光重熔的熔化层厚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激光加热速度和熔区自冷却速度达105℃/s以上,温度梯度达105℃/mm以上;双层板理想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一维半无限模型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涂层设计对熔化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喷有单一陶瓷层的熔化厚度最大,粘结层和过渡层引入之后,熔化层厚度下降,且还随SiO2的含量增加而进一步下降.在具有相同涂层设计时,熔化层厚度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半导体激光器三阶载波互调非线性失真
简献忠
2000, 24(5): 325-327.
摘要:
对半导体激光器的P-I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引起的三阶载波互调非线性失真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减少非线性失真的方法,并在实验上获得了验证.
鲁豫黑苏赣五省激光(光学)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
2000, 24(5): 328-336.
摘要:
现行大学光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偏振光部分脱离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际,几十年一成不变.教师和学生都绕着“尼科耳”转.
器件与技术
基频光退偏对大动态范围高效三倍频效率的影响
秘国江, 蔡邦维, 何钰娟, 张蓉竹, 魏晓峰, 袁晓东, 郑万国
2000, 24(5): 270-272.
摘要:
选择了ICF物理实验中适合于整形脉冲高效三倍频的Ⅰ/Ⅱ角度失谐和Ⅱ/Ⅱ偏振失配双倍频双混频方案,考虑了入射基频光退偏效应的影响,对倍频效率进行详细地数值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双稳环的确定
陈建国, 李焱, 李大义, 陆洋
2000, 24(5): 285-288.
摘要:
在考察了外腔半导体激光器(ECLD)的振荡频率ν与激光二极管(LD)中载流子密度N(或增益g)、介质的折射率n以及LD第m个模式的共振频率νm间的关系之后,利用微扰法对LD的N-ν曲线上被前人错判为不稳定的两个关键区段重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区段是稳定区段,据此,可以确定在对ECLD进行调频的过程中其增益介质的N-ν曲线上出现的双稳环.
激光功率和材料温度的涨落特性
魏学勤, 郑启光, 吴小刚, 辜建辉, 李再光
2000, 24(5): 292-296.
摘要:
研究了铜在CO2激光辐照下达到热平衡时表面的温度涨落.发现铜在达到热平衡后,铜块表面温度出现涨落,涨落的最大幅度不随幅照时间而改变.同时,这一温度涨落也反映了国产HGL895型5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功率稳定性的一些问题,对采用反馈电路稳定激光输出功率这一工艺有参考意义.
多面转镜双光束远场扫描规律研究
张逸新, 陈玲华
2000, 24(5): 301-305.
摘要:
应用几何光学理论研究了多光束转镜扫描场的非对称性,导出多光束扫描入射点位置矢量、反射线标量表达式、观察面上的扫描轨迹方程,并研究了扫描远场的非对称性.
激光与高Z介质耦合的参量分析
强希文, 屠琴芬
2000, 24(5): 306-311.
摘要:
采用量纲分析方法,解析地描述了脉冲强激光产生等离子体的流体动力学状态,根据密度特征把等离子体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推导出了激光等离子体参量与激光参数以及靶材参数的定标关系,和有关结果比较符合得较好.
一种θ可变的无衍射光束产生方法
徐荣青, 王建华, 倪晓武
2000, 24(5): 322-325.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由负轴棱镜和球面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可产生θ可变的无衍射光束;论述了它的特点及基本原理,给出了有关设计参数,并指出它潜在的应用价值.
综述、评述
氩第三谱带的研究进展
王骐, 赵永蓬, 彭世东
2000, 24(5): 273-276.
摘要:
介绍了国际上对氩第三谱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实验上,采用不同的泵浦方式,观察了荧光谱的谱带形状,并对时间分辨谱进行了测量.理论上,通过光谱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计算,对氩第三谱带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设,即Ar22+和Ar2+离子准分子的跃迁产生该谱带.但这两种假设都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因而谱带的来源至今没有确切的结论.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方法研究
曹汉强, 朱光喜, 朱耀庭, 葛宏伟, 李轩, 张肇群
2000, 24(5): 289-292.
摘要:
近年来,激光全息技术在防伪领域中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在防伪性能方面仍存在不足,针对激光全息防伪应用中的仿冒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方法,从而能促进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发展,使激光全息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原子共振滤波器研究的发展
张华, 丁迎春, 于俊华
2000, 24(5): 318-321.
摘要:
介绍了原子共振滤波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了原子共振滤器的未来发展前景.
测量和防护
氢/空气预混平面火焰CARS温度测量
杨仕润, 赵建荣, 俞刚, 韩百
2000, 24(5): 277-280.
摘要:
介绍了一套用于燃烧研究中对温度和成分浓度测量进行校准的氢/空气预混平面火焰燃烧系统.采用氮CARS技术对氢/空气预混平面火焰温度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包括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的温度分布,温度的纵向和横向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氮CARS测温与氢/空气预混平面火焰的理论计算温度之间的误差为3.4%,而在燃烧炉表面上方1mm以上的空间属于火焰的温度均匀区,温度的不均匀性约为1.8%.
微粒Mie散射光谱中多峰的成因分析
王亚伟, 卞保民, 贺安之
2000, 24(5): 297-300.
摘要:
针对激光散射粒度仪的误差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散射光谱的多峰现象是其产生判读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指出了要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必须改进其判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