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范围
重要时间节点
特邀专题主编
宋海智 研究员
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1995年于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研制了1.3 μm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获得日本文科省科技奖、经产省大臣奖等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奖项;主持设计和研制了1.06 μm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以此为基础制成的纯绿色激光器已经产品化;设计了光发射增强和强耦合1.55 μm半导体量子点-柱型微纳谐振腔系统,提供了光纤量子通信用高品质单光子源的技术方案;实现了1.06 μm、1.55 μm焦平面雪崩光电探测器材料的国内自主研制。共著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编著1部,参与专著5部。
芦鹏飞 教授
2003年于四川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电路学院红外光电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Nano Ener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在Springer-Nature出版编著《Bismuth-Containing Alloys and Nanostructures》。负责/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或课题30余项。目前任《激光技术》编委和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空间信息感知与决策专业委员会专委。芦鹏飞教授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超晶科技,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构建了一条IDM模式的组件生产线,专注于新型红外光电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定型了窄波段气体探测和中波/长波等7款光电芯片,光谱范围覆盖3 μm~13 μm,已在危化气体检测、边海防和其他若干特定领域取得了应用。正在努力把超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学习型高科技企业。
巫江 教授
2011年于美国阿肯色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副院长、先进光电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和电子科技大学光电探测与传感团队负责人、国家青年人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士、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Photonic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编著出版英文学术图书5部。在相关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共同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等项目或课题20余项。曾任伦敦大学学院终身教职、博士生导师、英国未来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研究中心Key Principal Investigator。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巩固基金(Consolidator Grant)、英国研究与创新未来领导者计划(UKRI Future Leaders Fellowship)、英国科学和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项目评审专家。目前兼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成员,包括:Discover Nano主编、《实验科学与技术》和Nano-Micro Lett.编委、InfoMat青年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