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根据测量任务的不同,激光雷达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单点坐标测量和外形扫描测量。
(1) 单点坐标测量是利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配套的不锈钢球进行辅助测量,如图 5所示。当测量系统对转站点进行测量时,需在被测产品上布置具有磁性的基准靶座,将工具球放置在靶座上即可进行测量。在测量前设置好工具球尺寸,对半球体进行螺旋扫描,扫描的响应时间为2s,而普通的表面点响应时间仅为0.2s。这是由于测量工具球是对整个半球进行扫描后,选取反射能量最大的一点,即为垂直入射点,此点通过补偿工具球半径,即可得到被测点的坐标值。
(2) 外形扫描测量是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优势所在,大多数测量系统采用人工手持扫描仪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外形测量,这种方法不仅耗费人力,更重要的是人工测量的位置有限,一些大型产品的高度和宽度都使得手臂的伸展受到限制。而激光雷达通过软件与系统的结合使得激光照射到的部分均可以自动测量。扫描主要包括周界线扫描和矩形盒扫描两种方式。
周界线扫描主要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对于外形自动扫描来说,常用闭合周界线扫描进行测量,如图 6所示。通过在配套的测量软件中选取3个以上的测量引导点,即构成空间中的测量区域,在软件中设置测量行距和列距,将区域内网格化。从起始点开始沿着轮廓逐行扫描,到达轮廓边界时跳至下一行,直到测量区域内均已测量完成。
矩形盒扫描通过设置扫描盒的宽度、高度、中心位置和扫描间距,对盒空间内进行扫描。是对大尺寸形状不规则产品常用的外形自动扫描的方法,测量景深为±200mm。矩形盒扫描也分为3种方式,依据对测量精度和效率的不同需求选取不同的测量方式[17-19],表 1中为对比。
scanning method precision/mm response speed/(points·s-1) vision box scan 0.1~0.2 125~1000 quick meter scan 0.05 20 meter box scan 0.025 0.5~2 Table 1. Comparison of accuracy and response speed of rectangular box scanning method
-
经过多站位雷达的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统一空间测量网,即转站处理,通常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来完成坐标系转换,是工程上常用的坐标配准算法。
坐标转换方程为:
式中, P为参考坐标系,Q为待转换坐标系,R为旋转矩阵,T为平移矩阵。在配准两坐标系时,应将公共点坐标重心化,即首先确定旋转矩阵。则:
式中,∑P为坐标系内nP个点的坐标和,∑Q为坐标系内nQ个点的坐标和,Pg和Qg分别代表参考坐标系和待转换坐标系的重心坐标。重心化后的测量点坐标为:
已知目标函数为:
为了使目标函数最小,设H=∑QhPhT,即求取trace(RH)最大值。则对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
式中, U和V为正交单位矩阵,D为对角矩阵。再计算最佳旋转矩阵R为:
平移矩阵T即为:
3.1. 测量数据的采集
3.2. 多站位系统的转站技术
-
为了证明基于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测量场规划研究的正确性,设计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中分别采用两种测量系统对产品进行测量场的建立,数据处理方法均使用奇异值分解法,验证系统测量场规划配置的实用性。
第1次测量实验利用工程中应用较多且精度较高的3维扫描系统PRO CMM光学跟踪仪,如图 7所示。依据测量人员的经验对测量产品进行测量站位的布置和测量点的选取。
第2次测量实验利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依据测量场系统配置原则先进行测量场规划,后根据规划结果建立测量场,图 8为测量场示意图。
验证测量精度的参量主要包括点最大误差、点平均误差和全局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实验数据如表 2所示。
accuracy parameter the first experiment accuracy/mm the second experiment accuracy/mm point maximum error 0.1572 0.0749 point average error 0.0328 0.0094 global RMS 0.0411 0.0143 Table 2.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ccuracy
在大尺寸测量任务中,测量点的误差通常限制在0.1mm以内,这就使第1次实验中部分点由于误差过大而需要剔除。而全局均方根代表了整个测量场的精度,大尺寸测量任务中通常要求保证在0.05mm以内,虽然两次实验的均方根精度均满足测量要求,但第1次实验的全局均方根是第2次的近3倍,误差趋于公差边界。
由两次实验的数据对比可以分析得出,第2次测量实验的整体测量精度明显优于第1次,同时也验证了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测量场规划方法的理论正确性和实际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