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基于射频信号2阶零功率点的信道色散测量系统如图 2所示。发射端级联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ach-Zehnder modulator, M-ZM)把射频信号加载到待测光纤链路中; 然后, 接收端的滤波器滤出射频信号并传输到功率计中进行功率测量。在OPTISYSTEM系统软件中, 搭建了如图 2所示的仿真实验系统。为了在不同射频信号频率下获取接收端射频信号功率随信道色散的变化曲线, 具体仿真数据设置为:光源的中心波长为1552.123nm, 光源发射功率为0dBm, 线宽为10MHz; M-ZM的消光比设置为30dB, 系数为-1;设置3种余弦射频信号, 频率分别为10GHz, 14.14GHz和20GHz; 链路内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 optical fiber amplifier, EDFA)的放大增益为15dB, 噪声系数为4dB; 单模光纤长度为2km, 色散系数从0ps·(nm·km)-1变化到1700ps·(nm·km)-1, 色散系数的扫描步长为17ps·(nm·km)-1, 扫描101次; 可调谐光滤波器的中心波长设定为1552.123nm, 插入损耗为5dB, 应对不同的射频信号, 光滤波器的3dB宽带分别设定为25GHz, 35GHz和50GHz;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宽带为40GHz, 响应度设置为0.85A/W, 暗电流为2nA; 电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对应于射频信号频率, 带宽为10GHz。最终在功率计中可以测量得到射频信号的功率。
由仿真实验的数据结果, 可以得到不同射频频率下探测到的射频信号功率随光纤链路色散值的变化曲线, 如图 3所示。探测到的射频信号功率随光纤链路色散呈周期性变化, 且当链路色散引起信号上下边带相位差ΔφRF=(2m+1)π时, 接收端探测到的射频信号功率达到极小值, 这与(1)式相一致; 并且周期性大小与加载的射频频率大小有关, 即射频频率越大, 探测到的射频信号功率的变化周期越小。
Figure 3. The detected power of RF signal vs. dispersion value of optical fiber link under different RF fRF
3种不同射频频率对应的1阶零功率点和2阶零功率点的色散值如表 1所示。
fRF/GHz first order/(ps·nm-1) second order/(ps·nm-1) 10 621 1863 14.14 311 934 20 153 460 Table 1. Dispersion value of first order and second order lowest power under different RF fRF
当射频频率为10GHz时, 1阶零功率点对应的色散值为621ps/nm, 2阶零功率点对应的色散值则为1863ps/nm。
由(2)式可以得到链路色散值D与1阶零功率点处频率值之间的关系式为:
链路色散值与2阶零功率点处频率值之间的关系式为:
由14.14GHz以及20GHz频率射频信号的色散值验证可知, (3)式和(4)式可用于求取光纤链路中的色散信息。光纤链路中的色散值随零功率点色散值的变化曲线如图 4所示。
-
扫描射频信号获取光纤链路色散信息的实验仿真首先确定光纤链路中2阶(或者1阶)零功率点处的频率f02(或者f01), 然后根据(4)式或(3)式来计算链路中的色散大小, 具体实验仿真系统如图 2所示。仿真数据为:光源的中心波长为1552.123nm, 光源发射功率为3dBm, 线宽为10MHz; M-ZM的消光比为30dB, 系数为-1;射频信号频率从5GHz变化到20GHz, 频率扫描步长为60MHz; 链路EDFA增益系数为30dB, 噪声系数为6dB; 单模光纤长度的色散系数为17ps·(nm·km)-1, 损耗大小为0.2dB/km, 长度设定为20km到120km, 步长为10km, 即仿真色散变化范围为340ps/nm~2040ps/nm, 色散扫描步长为170ps/nm; 可调谐光滤波器的中心波长设定为1552.123nm, 插入损耗为5dB, 3dB宽带设定为30GHz;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宽带为30GHz, 响应度设置为0.85A/W, 暗电流为2nA; 电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对应于射频频率, 带宽为4GHz。
当光纤内模内色散值等于340ps/nm时, 由图 4可以大致估算出1阶零功率点所在射频频率位置, 即实验中导频频率的具体扫描范围可以设置为13.6GHz~16.6GHz; 2阶零功率点所在射频信号频率则大于20GHz, 不在扫描范围内。具体实验结果如图 5所示, 则可以求出1阶零功率点f01≈13.52GHz。
当单模光纤内模内色散值为510ps/nm时, 由图 4可以大致估算出射频信号1阶和2阶零功率点所在射频频率位置, 即实验中射频频率的具体扫描范围可以设置为9GHz~12GHz和17GHz~20GHz。实验仿真结果如图 6a和图 6b所示, 则可求出f01≈11.04GHz和f02≈19.16GHz。
同理, 可测得不同链路色散下射频信号1阶零功率点对应的射频频率f01和2阶零功率点对应的f02, 并可根据(3)式和(4)式估算出光纤链路中的色散, 如表 2所示。
actual value/(ps·nm-1) f01/GHz calculated value by equation (3)/(ps·nm-1) f02/GHz calculated value by equation (4)/(ps·nm-1) 340 15.52 339.73 > 20 510 11.04 509.51 19.16 507.48 680 9.56 679.48 16.56 677.71 850 8.54 851.48 14.84 845.95 1020 7.8 1020.70 13.5 1022.22 1190 7.22 1191.29 12.5 1192.32 1360 6.74 1367.01 11.72 1356.30 1530 6.36 1535.24 11.06 1523.01 1700 6.02 1713.56 10.46 1702.74 1870 5.78 1858.81 9.98 1870.47 2040 5.54 2023.35 9.58 2029.93 Table 2. Comparing of the calculated fiber dispersion vs. the actual fiber dispersion
由表 2中数据, 可以得到射频信号1阶零功率点和2阶零功率点测得色散值误差随链路中实际色散的变化曲线, 如图 7中虚线所示。当链路实际色散较小时, 1阶零功率点和2阶零功率点测得色散值误差都可以控制在±1ps/nm误差要求内; 但当链路色散较大(1500ps/nm~2000ps/nm)时, 2阶零功率点测得色散误差在±10ps/nm误差范围内, 1阶零功率点测得色散误差则大于±10ps/nm。
Figure 7. Errors of dispersion measurement including the actual errors by simulation and the largest theoretical errors
经分析可知, 当链路色散较大时, 由射频频率扫描步长引起的色散误差为测量的主要误差。由(3)式和(4)式可知, 由射频频率扫描步长引起的最大可能色散误差为$\Delta D = \frac{{200}}{{{f_{01}}^3 \times 621}} \times \Delta {f_1} = - \frac{{200}}{{{f_{02}}^3}} \times 1863 \times \Delta {f_2}$, 其中Δf1=Δf2等于1/2扫描步长, 即±30MHz。则扫描步长引起的最大可能色散误差如图 7中实线所示。由图可知, 当测量误差等于±10ps/nm, 2阶零功率点对应可测得的色散值为1750ps/nm, 远大于1阶零功率点的1250ps/nm。因此, 相较于1阶, 2阶零功率点精确测量大色散系统内的色散信息, 以满足高速率信号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