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本文中采用的禾赛40线激光雷达激光束分布如表 1所示。其中线束6~线束30,相邻线束间的垂直角分辨率为0.33°;线束30~线束38,相邻两线束的垂直角分辨率为1°。对激光雷达垂直角度计算分析,采用传统方法水平安装在车辆的顶部位置,激光雷达在对路面扫描时,有将近一半的激光束无法打到地面,极大地损失了激光雷达的检测能力,因此,本文中为了提高激光雷达的利用率, 并提高对地面不平度的检测效率,通过实际工程实验确定了安装角度,且可高效对路面不平度信息进行检测。
number vertical angle/(°) number vertical angle/(°) 1 15.00 31 -7.00 2 11.00 32 -8.00 3 8.00 33 -9.00 4 5.00 34 -10.00 5 3.00 … … 6 2.00 38 -14.00 … … 39 -19.00 30 1.33 40 -25.00 Table 1. Laser beam distribution of lidar
当向下安装的倾斜角度大于激光雷达斜向上发射的最大光束时,激光雷达发射的激光束将全部用于道路检测,如图 3所示。如何在充分利用激光雷达的检测能力的条件下保证其检测范围,需要对激光雷达水平向下的倾斜角度进行计算确定,计算式如下:
式中,d,h,α和β分别代表检测距离、高度、向下倾斜角度和激光束垂直角度。
通过实车实验, 对比不同角度下激光雷达对路面凹凸信息的检测情况,如图 4所示。水平安装在车辆顶部时无法准确识别凹凸信息,倾斜角度过大无法保证检测距离,最终激光雷达的安装在高度约为1.8m的车辆顶部位置,安装角度为30°时能够覆盖车辆前方1.26m~6.76m,可准确检测出道路路面上的凸包和凹坑。
-
硬件配置为英特尔E5-26650@2.40GHz和英伟达GeForce GTX1080Ti、8GB GPU。在Ubuntu18.04和Python3.6.7的条件下搭建CUDA 11.0、CUDNN 7.6.5、TensorFlow 1.15.0深度学习环境。随机降采样和局部特征聚合的网络结构的训练共用13h。网络训练时参数设置: 预处理参数为0.06,初始学习率为0.01,初始衰减率为0.95,初始噪声为3.5,一次训练所抓取的数据样本数量为6,最大模型训练次数max_epoch为100。
作者通过安装在智能车上的禾赛激光雷达对校园道路环境信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标注软件CloudCompare打标签制作完成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是用于对室外场景点云进行分割,数据集中道路包括道路不平度、可行驶区域、建筑物和杂草树木等信息的800个数据,其中训练集700个,验证集50个,测试集50个。本文中道路不平度指路面中直径大于40cm,高度或深度大于5cm的凹坑与凸起;道路可行驶区域为路沿内的安全行驶区域,实验中为宽3m的水泥路面;其它信息为道路两旁的树木与建筑物信息。各数据集中各类别点云个数如表 2所示,测试数据集中复杂程度小目标。
category convex hull pit road weed trees building training set 35691 119884 3868441 7142353 23677091 validation set 2482 8339 277140 505021 1685063 tfbgest set 2504 8506 265809 517950 1693570 Table 2. Number of different point clouds
-
本文中的实验场景、原始点云以及训练后模型的测试样本如图 5所示。其中图 5a为实测校园道路图像信息,图 5b为激光雷达采集的校园道路环境的原始点云信息,图 5c是经过点云语义分割之后的道路信息。可以看出,本文中训练的模型对道路建筑物、路面凸包、凹坑以及杂草数木可以达到很好的分割效果,其中红色代表建筑和路沿石、绿色代表道路区域、黄色代表杂草树木,并且凸包、凹坑用蓝色和深绿色表示。语义分割说到底是一个分类任务,预测的结果往往有4种情况:真正样本数量、假负样本数量、真正样本数量、假负样本数量。语义分割的评价由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MIoU)表示,一般都是基于类进行计算的,将每一类的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 IoU)计算之后累加,再进行平均,得到的就是基于全局的评价。
训练后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8.52%。训练过程中模型的均交并比和各类别的值如图 6所示。由图 6可以看出,随着模型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类别的值趋于稳定,均交并比的值基本稳定在88.52%,凸包、凹坑、道路可行驶区域、杂草树木以及建筑物的值分别维持在71.87%,82.71%,93.01%,94.97% 和94.32%上下,相比于传统点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中的小目标检测而言,本文中的对小目标坑和凸起的精度较高。如图 7所示,评价精度经过1个模型训练之后基本稳定在9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