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根据定义,高斯光束是指光束横截面的电场振幅或者光强分布是高斯函数的光束,如图 1所示。图中,w0为光束束腰半径; θ为光束的远场发散角; λ为激光波长; w(z)为电场振幅为轴上幅值的1/e时的半径,
称为光斑尺寸; R(z)为与激光传播轴线相交于z点的基模高斯光束等相位面的曲率半径。
高斯光束的电场振幅为:
式中,r为光束横截面内离光轴的距离; w为电场振幅为轴上幅值的1/e时的半径,称为光斑尺寸,2w称为光斑直径。
那么强度公式为:
高斯光束传输时,每个横截面的强度分布仍然是高斯函数,但是沿着光轴方向强度轮廓的宽度发生变化。在束腰位置宽度最小,直径为2w0,此时的波前为平面波。光斑尺寸沿着光轴变化的规律如下:
式中,z为离束腰的距离; zR称为瑞利长度。
在瑞利长度处,光斑面积为束腰面积的2倍,即:
2倍瑞利长度b称为共焦参量(值得注意的是, 国外书籍如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如此定义,国内书籍如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定义与瑞利长度为同一参量)。
在离束腰瑞利长度范围内,可以认为光束是准直的。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光轴夹角为θ/2。基模高斯光束的远场发散角θ为:
即θ=2λ/(πw0)。
说明:国家标准[10]规定发散角是指全角(与ISO标准一致),参考文献[7]和参考文献[8]符合该规定,国内如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9]、参考文献[11]中指的是半角,所以系数不同,使用中不要产生混淆。
-
在半径r范围内的桶中功率为P(r),那么:
那么,总功率Pt为:
上式说明,高斯光束的总功率Pt等于束腰处的面积与最大光强的积的一半。
那么,在半径r内的桶中功率与总功率之比为: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光学口径不可能无限大。从图 2中桶中功率与总功率比值可以看出,在r/w≥1.5之后,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功率,所以在设计光学系统时,其有效口径D≈3w即可。实际使用时,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也有D/w=2.6~3的情况,功率损失为4.4%~1.1%。在功率损失较大时,应充分考虑机械和光学零部件的冷却和热应力对光学质量的影响。
-
在r内的功率密度Pd(r)为:
尽管在w内的功率为总功率的86.5%,此处定义“平均功率密度$\overline {{P_{\rm{d}}}} $”为总功率与束腰面积之比,以下会得出巧妙的结论。
在r内的功率密度与平均功率密度的比值为:
图 3为r内功率密度与平均功率密度比值示意图。
也就是说,在轴上点的功率密度最强,恰好是${\overline {{P_{\rm{d}}}} }$的2倍,这对于设计光学系统时计算光学零件的损伤阈值是很有价值的。另外,对光学零件损伤阈值的验收也十分有用。比如美国就是按照这个条件进行光学零件激光损伤阈值的合格检验的[12]。
-
由于不同标准或者不同使用条件下,r内含功率条件定义的发散角不同,下面对电场振幅、光强、桶中功率比等参量的比较公式进行推导,并列出几种特殊条件下的具体计算结果。
发散角比较:
所以,对于r1和r2有:
幅值比较:
强度比较:
那么,对于r1与r2则有:
桶中功率比较:
则:
振幅为最大振幅的0.5和1/e时的发散角是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分别以下标0.5, e和r0.5表示Er/E0分别为0.5, e-1, e-0.52,即r/w为$\sqrt {\ln 2} $, 1, 0.5的情况,根据以上推导公式计算的结果示于表 1中,方便工程应用中相互转换。
parameter r/w Er/E0 Ir/I0 P(r)/Pt r0.5 0.5 77.88% 60.65% 39.35% 0.5 $\sqrt {\ln 2} $=0.833 50.00% 25.00% 75.00% e 1 1/e=36.79% 1/e2=13.53% 86.47% X0.5/Xe 0.833 1.359 1.847 0.867 Xe/X0.5 1.201 0.736 0.541 1.153 Xr0.5/Xe 0.5 2.117 4.482 0.455 Xe/Xr0.5 2 0.472 0.223 2.198 X0.5/Xr0.5 1.665 0.642 0.412 1.906 Xr0.5/X0.5 0.601 1.558 2.426 0.525 Table 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表 1中, “Xyy”,X代表r/w, Er/E0, Ir/I0, P(r)/Pt相应的参量,下标yy代表r/w为$\sqrt {\ln 2} $, 1, 0.5的情况; 发散角θ与r/w成正比,所以表中θ的比值和r/w的比值相同; 特别注意不要把$\frac{{{E_r}}}{{{E_0}}} = 0.5$和r/w=0.5的情形混淆。
-
工程实践中,电场振幅为最大振幅的0.5和1/e时的发散角(指全角,见参考文献)θ0.5, θe和光束参量积(beam parameter product, BPP)pBPP是常用的几个光束质量的定义,计算功率密度和亮度时常需要相互转换,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相互关系,方便使用。
根据定义:
式中, de是电场振幅为最大值时的1/e对应的直径。
根据(16)式可得:
-
在技术交流过程中,发现有如下推导:
这其实是错误的,错误的本质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表达式,概念产生了混淆。分析如下:
(1) 如果按标准正态分布公式E(r)/E0=exp[-(rw-1)2/2]计算,尽管当幅值比为0.5时,$r/{w_0} = \sqrt {2\ln 2} $; 但是当幅值比为1/e时,${r_{\rm{e}}}/{w_0} = \sqrt 2 $,而不再是高斯光束定义的等于1,它们之间的比值仍然为$\sqrt {\ln 2} $,而不是$\sqrt {2\ln 2} $。
(2) 如果按高斯分布公式E(r)/E0=exp[-(r/w)2]计算,尽管当幅值比为1/e时,re/w0=1,符合高斯光束定义的要求; 但是当幅值比为0.5时,$r/{w_0} = \sqrt {\ln 2} $,而不再是按照E(r)/E0=exp[-(r/w)2/2]正态分布推导的$r/{w_0} = \sqrt {2\ln 2} $。实际上它们之间的比值仍然为$\sqrt {\ln 2} $,而不是$\sqrt {2\ln 2} $。
另外,如果按标准正态分布公式E(r)/E0=exp[-(r/w)2/2]推算, 在半径r内的桶中功率等于:
当r→∞时,P(r)max=Pt=πw2I0,也就是说总功率等于束腰处的面积乘以最大光强。从此处看出其物理意义不准确,因此不适合采用E(r)/E0=exp[-(r/w)2/2]作为高斯光束的表达式,而应采用E(r)/E0=exp[-(r/w)2]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