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由于OCT本身存在噪声,而这部分噪声与仪器本身的器件和光路设计有关,可以将这些噪声称为背景噪声。背景噪声会影响图像质量,并且会影响后续的散射系数计算,最终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以空采(不采集待测位置图像)作为背景噪声的参考,并在有效图像中减去空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背景噪声的影响。
从图 2a中4号志愿者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有背景噪声的时候,预测血糖曲线的后半段(50 min后)与实际血糖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区别,而图 2b中无背景噪声后的预测曲线下降得更快,也更符合实际血糖变化趋势。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数据处理方法是在3维空间范围减去背景噪声,即将有效图像的3维矩阵减去背景噪声的3维矩阵。皮肤内部不同深度区域的光强值因减去噪声的缘故,变化也各不相同。而用于计算预测血糖值的平均散射系数是基于真皮层内不同深度区域的散射系数得到。将3维图像平均成1维OCT信号后,由于去除背景噪声的原因,其不同深度区域因血糖变化引起的有效光强信号占比得到了提升,因此计算得到的平均散射系数变化趋势与血糖变化也更趋于相近。将平均散射系数代入标定拟合公式后得出的预测血糖值则更接近于真实血糖变化的情况。
Figure 2. Blood glucose change curve and Clark error analysis diagram with or without background noise
图 2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实际血糖的变化曲线,蓝色实线表示由OCT预测的平滑后的血糖变化曲线,蓝色的点表示对应时刻OCT预测的血糖值。有背景噪声和无背景噪声时的预测血糖值与真实血糖值的差值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8 mmol/L±1.06 mmol/L和0.68 mmol/L±0.59 mmol/L,两种情况下的预测和实际血糖变化曲线的整体相关性分别为R=0.53,R=0.80。
图 2c和图 2d分别为有背景噪声和无背景噪声时的血糖预测的克拉克误差分析结果。图 2c中有57.15%的结果落在A区域,42.85%的结果落在了B区域。图 2d中有75%的结果落在了A区域,25%的结果落在了B区域,说明无背景噪声后的血糖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表 1中列出了4位志愿者有无背景噪声后的预测血糖曲线与实际血糖曲线之间的整体相关性大小、两种计算方法下血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均值±标准差的大小以及克拉克误差分析结果。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均值±标准差的大小表示两曲线间的每个数值之间的偏差和离散程度。克拉克误差分析则是血糖预测方面准确性的标准,A区域的准确性最高,与实际血糖值相差±20%,B区域为40%,在临床实验中为可接受范围,但是C,D,E区域的预测结果较差,不能在临床上为医生提供参考,所以A区域的占比越高越好。
volunteer overall correlation R mean of difference±standard deviation/(mmol·L-1) Clarke analysis area proportion/% with background noise without background noise with background noise without background noise with background noise without background noise 1 0.63 0.91 0.97±0.70 0.25±0.18 A:78
B:22A: 100 2 0.31 0.82 1.03±0.66 0.41±0.39 A:67.5
B:32.5A:95
B:53 0.69 0.73 0.75±0.85 0.53±0.23 A:84.61
B:15.39A:100 4 0.53 0.80 1.18±1.06 0.68±0.59 A:57.15
B:42.85A:75
B:25average value 0.54 0.82 0.98±0.82 0.47±0.35 A:71.82
B:28.18A:92.5
B:7.5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parameters of four volunteers with or without background noise
从表 1中可以看出,背景噪声对血糖预测的结果有很大影响,而减去背景噪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糖预测结果的精度。4位志愿者的实验结果中无背景噪声时预测血糖曲线与实际血糖变化曲线的整体相关性都要优于有背景噪声时的结果,整体相关性R更接近于1,提升了约50.94%。而测量值标准差也比之前有背景噪声时要小,减小了约为57.31%。克拉克误差分析结果在有背景噪声时A区域平均占比71.82%,B区域平均占比28.18%,无背景噪声时A区域平均占比92.5%,B区域平均占比7.5%。
-
在血糖预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深度方向上的平均,得到沿深度方向变化的1维OCT信号,而很多时候对OCT信号进行归一化后发现预测结果并不准确,可能是由于归一化造成了散射系数的变化幅度缩放和归一化使得散射系数的计算精度降低导致了这种情况。接下来通过对4位糖尿病患者的实验结果对此影响进行验证。图 3a表示将OCT 3维图像中所有A-scan信号进行平均,得到归一化后沿深度方向的1维信号光强图,皮肤表面最大值是1。图 3b为未归一化的沿深度方向的1维信号光强图。
如图 3所示,对于OCT 1维光强信号,其归一化的数据会受到该组数据中极值点的影响,而极值点通常在皮肤表面的位置,如图 3a中a点所示。以a点为最大值对整组数据进行归一化操作,则该组数据的比例缩放变化均会由a点光强值所决定,而后续散射系数的计算直接取决于该组数据变化的情况。若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图像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使得各自生成的OCT 1维光强信号在a点的光强值不同,则由此会导致计算得到的散射系数变化受到影响,最终造成血糖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对于不归一化的数据,即使极值点光强有波动,其在皮肤不同位置的1维光强信号也不会受到影响,从而计算得到的散射系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也会更为准确。
图 4a为1号志愿者归一化条件下预测血糖曲线与实际血糖曲线,图 4b为不归一化条件下预测血糖曲线与实际血糖曲线。图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实际血糖的变化曲线,蓝色实线表示由OCT预测的平滑血糖曲线,蓝色的点表示对应时刻OCT预测的血糖值。两条曲线的整体相关性分别为R=0.55和R=0.61,差值均值±标准差分别为0.81 mmol/L±0.54 mmol/L和0.71 mmol/L±0.52 mmol/L。可以看出,不归一化的OCT信号在血糖预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这是因为没有归一化的信号的变化幅度会更接近于实际血糖的变化幅度。图 4c和图 4d分别为归一化和不归一化条件下的血糖预测的克拉克误差分析结果,两图的预测结果均100%落于A区域。
Figure 4. Blood glucose change curve and Clarke error analysis diagram under normalization and non-normalization
表 2中列出了4位志愿者的预测血糖曲线和实际血糖曲线在是否归一化后的两曲线之间的整体相关性大小、两种处理方法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均值±标准差的大小和克拉克误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4位志愿者的实验结果中由不归一化的OCT信号处理得到的预测血糖曲线更接近于实际血糖变化曲线,其整体相关性比归一化时提升了约11.33%,标准差减小了12.66%。克拉克分析的结果归一化时A区域平均占比87.27%,B区域平均占比12.73%,不归一化时A区域平均占比93.15%,B区域平均占比6.85%。能够看出不归一化处理得到的结果整体是优于归一化处理时的结果的,说明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无创血糖的预测精度。
volunteer overall correlation R mean of difference±standard deviation/(mmol·L-1) Clarke analysis area proportion/% normalized nonnormalized normalized nonnormalized normalized nonnormalized 1 0.73 0.74 0.53±0.23 0.29±0.21 A: 83.33
B: 16.67A: 92.85
B: 7.152 0.80 0.85 0.68±0.59 0.65±0.50 A: 75
B: 25A: 79.76
B: 20.233 0.55 0.61 0.81±0.54 0.71±0.52 A: 100 A: 100 4 0.58 0.77 0.97±0.67 0.67±0.54 A: 90.75
B: 9.25A: 100 average value 0.67 0.74 0.71±0.51 0.58±0.44 A: 87.27
B: 12.73A: 93.15
B: 6.85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related parameters of 4 volunteers under normalization and non-norm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