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激光清洗对象为Q235钢板。Q235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w(C)=0.0120~0.0130,w(Mn)=0.0040~0.0060,w(Si)=0.0010~0.0070,w(P)≤0.0003,w(S)≤0.0003,w(Cr)=0.0475~0.0550,w(V)= 0.0080~0.0140,w(Mo)=0.0090~0.0140,其余为Fe。
试验中采用的Q235钢板材规格为60mm×40mm× 1mm,用75%酒精清洗样品,保证样品表面无其它污染物,待表面干燥清洁后备用。试验样品如图 4所示。图 4b显示样品表面整体锈蚀,并出现大量斑点腐蚀,点蚀的深度往往较其它区域的腐蚀更深。
本试验中所使用的激光清洗系统如图 5所示。该激光清洗系统采用IS-0604QCW型Nd∶ YAG准连续光纤输出激光器,额定功率600W、波长1064nm,脉冲宽度0ns~100ns,扫描宽度10mm~100mm可调,扫描速率约5000mm/min可调。该系统可实现能量、脉冲宽度、扫描速率、扫描宽度等工艺参量调控,通过控制卡和软件可实现自动清洗。本试验时采用100mm场镜,聚焦光斑直径0.5mm。
-
针对Q235钢板的特性,影响激光清洗效果的工艺参量和因素较多,在现有条件下,只能针对主要参量和因素。激光能量密度影响激光清洗阈值,对清洗过程去除机理起决定的作用[23]。清洗速度和扫描宽度影响清洗效率,并且对搭接率也产生影响;离焦量影响聚焦表面激光能量的分布;脉冲重复频率又影响到激光能量密度,该参量是影响激光清洗阈值的主要参量[24]。而激光脉宽影响材料表面的热扩散,对短脉冲造成的细微影响[25]。因此, 本试验中分别对激光能量密度、清洗速度、扫描宽度、离焦量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
在试验时,针对Q235钢板的物理特性和激光清洗设备参量,在合适的参量区间内对激光能量密度、清洗速率、离焦量、扫描宽度和脉冲重复频率进行单因素试验。(1)激光能量密度:在试验时,根据锈蚀层和基材情况选择激光能量密度为5.0J/cm2,7.5J/cm2,10.0J/cm2,结果表明,在5.0J/cm2时除锈效果不理想,在7.5J/cm2左右除锈效果良好,在10.0J/cm2左右除锈效果又较差,并出现二次氧化现象,说明能量密度过大,对基材产生了破坏,如图 6所示;(2)清洗速率:清洗速率在900mm/min~1500mm/min区间内选择900mm/min,1200mm/min和1500mm/min,结果表明,随着清洗速率的增加,清洗效果越来越差,最优清洗速率为900mm/min;(3)离焦量:离焦量在0mm~2mm区间内选择0mm,1mm和2mm,结果表明,在1mm离焦附近时,除锈效果最好;(4)扫描宽度:扫描宽度在30mm~50mm区间内选择30mm,40mm和50mm,试验结果观察显示,最佳的扫描宽度为30mm~ 40mm之间;(5)激光脉冲频率:脉冲重复频率在15kHz~25kHz区间内选择15kHz,20kHz和25kHz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脉冲重复频率范围内清洗效果相差不大。因此,本试验中分别选取激光能量密度、清洗速率、离焦量和扫描宽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如表 1所示,选用L9(34)正交试验。
level factor laser energy density/(J·cm-2) cleaning speed/(mm·min-1) defocusing distance/mm sweep width/mm 1 6.4 900 0 30 2 7.6 1000 1 35 3 8.9 1200 2 40 Table 1. Factor level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根据表 1中的激光工艺参量进行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以清洗后的表面粗糙度值、锈蚀去除程度、表面形貌评为依据。试验后的9组试验清洗效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因子的主次顺序,通过对比综合评分的大小,确定各因子主次顺序依次为:清洗速率、离焦量、激光能量密度、扫描宽度。综合评分以清洗后的表面粗糙度值、锈蚀去除程度、表面形貌评为依据,获得Q235钢最佳激光工艺参量,分别为清洗速率900mm/min、离焦量1mm、能量密度7.6J/cm2、扫描宽度30mm。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验方案
-
目前,激光清洗尚未制定通用质量标准,对金属材料表面污染物清洗质量的表征主要为油脂、污物、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杂质去除后,表面具有均匀的金属色泽及残留污染物。激光在去除材料表面污染层的同时,也会对材料表面性能产生影响。输入激光能量过大,会造成基体材料的烧伤,输入能量过小会影响污染层的去除效果,并且输入的能量不同会对基体表面产生不同的热影响。因此,需要对在最佳工艺参量下激光除锈后、未除锈、无锈的样品进行检测,研究激光清洗对Q235钢清洗质量和表面性能的影响。清洗质量主要从材料表面锈蚀层清洗程度和表面的粗糙度来考察。
-
激光除锈能有效地去除生锈样品表面的锈层,同样会引起除锈后样品表面粗糙度值的变化。利用NanoMap-D光学双模式3维形貌仪,分别检测了未生锈样品、生锈样品和最佳激光除锈工艺参量下的样品粗糙度值。
图 7为试样的3维形貌图。生锈的样品3维形貌图存在大量锈蚀物,且锈蚀分布不均匀、锈蚀深度不均匀。未生锈的清洁样品表面均匀度好,极少量的绿色和红色是由于样品表面存在微小的划痕。而在最佳除锈工艺参量下除锈后样品表面主要由黄色构成,还存在少量的绿色,说明激光基本上已经把锈蚀清除干净,而且获得了平整的表面。
从检测结果可知,激光光斑重叠均匀,能量在基材表面均匀分布,使辐射后的基材表面平整;由于锈蚀在基材表面的锈蚀程度不均匀,锈蚀厚的位置被激光清除后会留下微小的凹坑;除锈后基材表面留下凹坑取决于锈层的分布。综上所述,激光除锈能改善基材表面的总体粗糙度,但粗糙度的峰值取决于锈层的分布和锈蚀深度的一致性。
图 8为试样的表面轮廓变化状态。从图 8纵坐标值可以看出,锈蚀的样品表面的峰值高度较大,整体曲线存在一个较大的波峰和波谷,说明锈蚀层存在较大的突起和凹陷。而比较未生锈样品和最佳工艺参量下除锈的样品,趋势的起伏相对锈蚀样品小,起伏的程度较为均匀,没有出现较长的波峰,波谷段。对比未生锈的样品和最佳工艺参量下除锈的样品,发现在x方向上形貌的趋势总体上一致,而且纵坐标可以看出,表面整体起伏也一致。
表 2为生锈试件、未生锈试件和激光清洗试件三者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结果。表 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激光除锈之后,材料表面粗糙度Ra比生锈试件有明显减小,表面整体粗糙度接近未生锈试件。由于生锈试件的锈蚀层厚度不均匀,影响到激光清洗试件表面的波峰R1和R2波谷。
type roughness value
Ra/μmcrest
R1/μmvalley
R2/μmunrusted sample 1.430 15.193 -7.231 rusty sample 2.339 23.119 -8.410 laser cleaning sample 1.646 19.532 -8.197 Table 2. Roughness test results
综上所述,在最佳工艺参量下激光除锈可以改善基材的表面形貌,获得接近于未生锈样品的表面形貌。
-
对除锈前后的样品做扫描电镜检测,如图 9所示。由对比结果可直观分析表面微结构。其中,图 9a是锈蚀层的扫描电镜图,图 9b是激光除锈后的扫描电镜图。
由图 9可知,激光除锈能彻底清除金属表面的锈蚀层。在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到显示材料表面凹坑的黑色区块,这种凹坑的形成有两种原因。其一,材料表面原始锈蚀层形成的凹坑。从锈蚀层的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到锈层疏松的表面结构,也可以明显看到锈蚀层表面存在疏松的微孔,黑色锈蚀区域厚度明显小于疏松微孔区。这也是导致激光除锈后表面出现微小凹坑的原因,锈蚀层厚度的不一,锈蚀程度不均匀,当锈蚀层吸收均匀的激光能量情况下,就会导致激光去除锈蚀的厚度不一致,从而在锈蚀深度更深的微小区域留下凹坑。其二,激光扫描在烧蚀锈蚀薄层时形成的。由于激光光束为高斯光束,基材吸收的激光能量同样也会呈高斯分布,光斑中心吸收的能量密度比周围的能量密度高,导致光斑中心区域基材的烧蚀,从而形成凹坑。由图可知,激光除锈能彻底清除金属表面的锈蚀层,清洗质量受激光光束和锈蚀层的锈蚀程度影响。
最后,对试样进行了能谱分析。采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对样品表面和断面做能谱分析,分析结果如图 10所示。
由图 10能谱图可以看出,除锈前后试件表面O,K,Fe,Si和Ca各元素的含量变化,其中激光除锈后材料表面的Fe元素的含量增多,O元素含量明显减少,K元素的含量也有降低,Si和Ca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Si元素和Ca元素并未发生氧化分解反应。Fe元素和O元素含量在清洗前后的相对变化,说明锈蚀层在激光的辐照下发生了脱氧的反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Q235钢表面的氧化物锈蚀已经基本清除干净;另外,从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所检测的Q235钢表面元素整体分布情况看,由于锈蚀试件表面锈蚀层度不均匀,尽管除锈后O元素明显减少,但由于锈蚀层厚度分布不均匀,锈蚀层厚的地方会残留微量的O元素,锈蚀层的厚度不均匀会影响激光清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