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图 1为一般的激光熔覆同轴送粉喷嘴结构示意图,主要由送粉道、保护气道和激光束通道构成[7]。作者所设计的送粉喷嘴适用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束为矩形光斑,其形状如图 2所示,尺寸为2.5mm×14mm。因此,在设计喷嘴时,必须为激光束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免将喷嘴烧坏,并且要求粉束汇聚形式与光斑相适应。
根据结构要求,初步设计出该喷嘴的结构图,如图 3所示。该喷嘴装置采用同轴送粉方式实现对宽带激光熔覆的送粉。与目前大部分机构所设计的环形或孔式同轴送粉所不同的是,该送粉喷嘴的送粉通道为与激光光斑相适应的矩形流道。所设计的内层保护气与激光通道为同一通道,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形成惰性气体氛围,防止熔覆层氧化。外层保护气主要用于对粉束的扩散抑制作用,从而对粉斑进行整形,使得粉斑汇聚更加均匀[15]。
-
根据参考文献[16]中的分析可知,送粉通道采用收缩出口时,载气气体和粉末不断被压缩,气流和粒子加速,粒子所受到气流的拽力增大,使得粉末在出口处的发散角更小,其粉末汇聚特性远远好于平行出口。因此所设计的送粉通道采用收缩出口的形式。为了对喷嘴进行分析,需要对结构图进行物理模型的简化,将最主要部分的粉道和气道单独提出来进行分析。图 4为简化的单粉道和气-粉通道3维流场模型。送粉喷嘴的下方为大气流场计算域,其尺寸相对于粉末出口足够大。对所建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见图 5。
为了研究送粉喷嘴的粉末汇聚特性,针对送粉道在不同倾角和不同出口间隙的条件下,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其对粉末汇聚宽度和汇聚焦距的影响,如图 6所示。根据实践经验,送粉通道的倾角α不宜小于60°[16],因而倾角α分别选取60°, 65°, 70°和75°进行分析。对于出口间隙δ的取值,假设不考虑重力、气流和压强等影响,粉末从粉道喷出后均匀分布且粉末无发散现象时,粉末在焦点处的聚焦范围为Δ。设计时,Δ取值应尽量靠近激光宽带的宽度2.5mm,根据结构尺寸,通过纯几何计算分析,出口间隙δ应在3mm左右,因而出口间隙δ分别选取2.5mm, 3.0mm, 3.5mm。送粉道倾角α和出口间隙δ的取值如表 1所示,各组组合编号如表 2所示。
angle α/(°) 60 65 70 75 exit gap δ/mm 2.5 3.0 3.5 Table 1. Values of feeding angle and exit gap
α /(°) 60 65 70 75 δ/mm 2.5 3.0 3.5 2.5 3.0 3.5 2.5 3.0 3.5 2.5 3.0 3.5 number D11 D12 D13 D21 D22 D23 D31 D32 D33 D41 D42 D43 Table 2. Numbers of each group
1.1. 喷嘴结构设计
1.2.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将应用FLUENT软件对离散相模型的多相流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轴送粉喷嘴的粉末汇聚特性。在FLUENT软件中,当颗粒相的体积分数小于0.10时,可以把颗粒作为离散相处理;当颗粒相体积分数大于0.10时,颗粒按连续相处理,此时为多相流模型[17]。在本文研究的离散相模型中,粒子被看成是一个个离散的颗粒,首先计算连续相的流场,再打开离散相模型,结合连续相流场和相应物理模型来对每一个离散的颗粒进行求解,进而计算得到每一个颗粒的轨迹和速度。本文中运用标准k-ε(k为紊流脉动动能,ε为紊流脉动动能的耗散率)湍流模型对气相进行求解,而离散相的求解在气相的基础上,通过所建立的随机粒子轨道模型、结合气相流场分布求解粒子运动学方程来获得。为简化计算模型,须做如下假设[18-19]:(1)颗粒运动是稳态的,气、粉具有相同的速度流场;(2)忽略激光的热辐射影响;(3)只考虑影响较大的惯性力和重力,忽略附加质量力、升力等;(4)不考虑颗粒之间的碰撞和粘性作用。
然后在injection中添加离散相的两个入口,分别为power inlet 01和power inlet 02,设置粒子的直径、流量、速度等参量即可。各相材料在fluent database中进行加载,调用相应的材料。其中气体相为氩气,粒子相为镍粉,各边界power inlet 01, power inlet 02, wall, up, sides, down分别设置边界物理条件为velocity inlet, velocity inlet, wall(reflect), pressure outlet, pressure outlet, wall(trap)。
-
实际中的粉末由送粉器在载气气体的带动下进行输送,故假设在喷嘴入口处粉末粒子的速度与载气气体的速度分布相同,且速度的方向垂直于入口平面[13]。设置载气速率为1.5 m/s,离散相粉末的速率为1.5m/s,送粉量为8×10-4kg/s、平均粒径取为9×10-5m,各监视变量的迭代残差值小于10-6且计算追踪到的粒子进出口流量稳定,可认为整个计算过程收敛,计算收敛曲线如图 7所示。图 8为气体速度分布图。
粉末浓度分布的计算机的仿真结果如图 9和图 10所示。图中y方向为以喷嘴出口为原点的沿轴线距离,x方向为以喷嘴对称平面上粉末最大浓度点为原点与左右两侧的距离[18]。可见,x, y方向上的浓度分布均近似服从高斯分布。由图 9可知,在y方向上,出口间隙δ对汇聚点的最大浓度影响不大,其最大浓度点的各浓度差均在6%以内。另外,随着倾角α的增大,出口间隙δ对焦距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且δ越小,焦距越大。由图 10可知,出口间隙δ越大,浓度越高,且当倾角为70°时,汇聚点的浓度cf最高。
在x方向上,将粉末浓度值降低到汇聚点最大浓度值的1/e2时所对应的距离定义为粉末汇聚直径[20-21]。表 3为倾角为70°时的汇聚直径对比。由表 3可知,倾角为α=70°时,出口间隙为3.5mm时的汇聚直径小于激光宽度2.5mm,且较为接近2.5mm,粉末利用率较高。图 11为δ=3.5mm时不同倾角下x方向上的粉末浓度分布。由图可知,倾角为α=70°时的粉末浓度最大,汇聚点浓度cf=0.01882kg/m3。综上综合对比,选择D33作为最终设计结果。
number exit gap δ/mm convergent diameter/mm D31 2.5 2.2294 D32 3 2.5410 D33 3.5 2.4291 Table 3. Powder convergent diameter while α=70°
-
取外层保护气速率v分别为1.0m/s, 1.2m/s, 1.5m/s, 1.7m/s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 12所示。对比图 12a~图 12d,随着保护气速度的增大,载气气流会流向外层保护气气流方向的一侧,根据伯努利效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当外层保护气速率过小时,无法起到对粉末的整形约束作用[22]。而当外层保护气速率过大时,则保护气气流会对载气气流产生影响,在伯努利效应作用下,使粉末向外扩散,不利于粉末的汇聚。综合分析考虑,选取v=1.0m/s作为外层保护气的速率参量。
图 13和图 14分别为外层保护气速率v=1.0m/s时粉末粒子的轨迹图和x方向上的粉末浓度分布情况。由图可知,汇聚点浓度cf=0.01913kg/m3,粉末汇聚直径为2.4915mm,较无保护气时最高浓度有所提升,且提高了粉末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