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玉丽
, 孙越胜
, 陈蕾蕾
, 曹开法
, 胡顺星
. 转动喇曼雷达双光栅单色仪透过率函数的算法. 激光技术,
2016, 40(4): 491-495.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6.04.008
|
[2] |
蒋志伟
, 龚时华
, 王启行
. 双光束激光双路焊接的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激光技术,
2013, 37(1): 1-5.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3.01.001
|
[3] |
刘刚
, 张书练
, 朱钧
, 李岩
. 引入激光回馈的双光束干涉效应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03, 27(5): 470-472.
|
[4] |
王忠凯
, 毕建民
, 周昕
, 陈建国
, 陈涌
, 杨泽后
, 孙鹏
. 激光多普勒双光束横向测速技术研究. 激光技术,
2006, 30(2): 183-185.
|
[5] |
张逸新
, 陈玲华
. 多面转镜双光束远场扫描规律研究. 激光技术,
2000, 24(5): 301-305.
|
[6] |
张荆译
, 张承铨校
. 偏振编码双光束激光探测系统(节译). 激光技术,
1984, 8(5): 61-64.
|
[7] |
李家伟
, 王英
, 陈义红
. 单灯双棒激光器. 激光技术,
1996, 20(2): 85-87.
|
[8] |
朱开成
, 唐慧琴
, 孙星明
. 高阶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传输性质. 激光技术,
2002, 26(5): 364-366.
|
[9] |
王莉
, 王喜庆
, 吕百达
. 厄米-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束腰宽度. 激光技术,
2002, 26(2): 153-155149.
|
[10] |
朱开成
, 朱正和
, 唐慧琴
. 双曲余弦平方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 激光技术,
2002, 26(3): 192-193.
|
[11] |
李蕾
, 臧景峰
. 双狭缝扫描法测量激光光束质量. 激光技术,
2015, 39(6): 845-849.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5.06.024
|
[12] |
吉选芒
, 张永安
, 刘劲松
, 安毓英
. 双光束耦合三级相干光放大的理论分析. 激光技术,
2001, 25(4): 305-307.
|
[13] |
刘劲松
, 安毓英
. 带导模型对BaTiO3晶体双光束耦合温度特性的理论分析. 激光技术,
1994, 18(1): 42-45.
|
[14] |
李发丹
, 郭会娜
, 孙建国
, 张兵
, 冯光
. 双光束光纤激光器相干合成仿真及实验研究. 激光技术,
2014, 38(4): 509-514.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4.04.015
|
[15] |
贾世甄
, 朱益清
, 姚晓天
. 基于双光束光源的保偏光纤定轴方法研究. 激光技术,
2018, 42(6): 785-789.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8.06.011
|
[16] |
肖海兵
, 张庆茂
, 谭小军
, 周泳全
, 张卫
, 罗博伟
. 碳化硅陶瓷超快激光双光束精密抛光技术研究. 激光技术,
2024, 48(2): 180-187.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24.02.006
|
[17] |
吴平
, 吕百达
. 厄米-双曲余弦-高斯光束通过对称化光学系统的变换. 激光技术,
2002, 26(5): 398-400.
|
[18] |
余本海
. 输出镜对双棒串接固体激光器输出光束的影响. 激光技术,
2004, 28(1): 94-97,102.
|
[19] |
张彬
, 楚晓亮
, 吕百达
. 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分析. 激光技术,
2001, 25(5): 372-375.
|
[20] |
刘彩霞
, 胡继刚
, 邓小玖
, 杨艳芳
. 非傍轴双曲正弦高斯光束质量因子M2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05, 29(4): 443-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