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根据上述理论试制了滤光片,其分波段的透过率经过高精度分光光度计测得,如图 6a所示。透过波段符合理论计算的结果, 并且在相应透过波段的透过率都超过80%, 截止波段低于10%,满足实验要求。另外,为证实本文中提出光谱划分方法对于真彩色夜视彩色还原的效果,本文中设置与基于传统滤光片真彩色夜视光谱分割点的对比实验。传统真彩色夜视成像系统滤光片透过率曲线是根据人眼3种彩色视觉细胞的光谱灵敏度曲线来设计的,常用的红、绿、蓝滤光片的峰值波长分别为650nm, 540nm, 450nm,半峰全宽分别为50nm, 50nm, 40nm[14],波段划分为410nm~490nm, 490nm~590nm和590nm~700nm,由此制备滤光片透过率曲线, 如图 6b所示。
在实验室场景(标准比色卡)以及室外场景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实验室场景的环境照度为8×10-2lx,室外场景的环境照度为2×10-1lx,环境温度均为25℃,采集到的原始微光图像及分波段图像如图 7、图 8所示。图中第1排为基于本文中提出光谱划分方法真彩色夜视系统所采集,第2排为基于传统光谱划分方法系统所采集。
Figure 7. Images captured in laboratory scene (standard colorimetric card), the first row was obtained by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work, and the second was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Figure 8. Images captured in outdoor scene, the first row was obtained by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work, and the second was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分波段图像灰度值差异较小,亮度较低,本文中采取线性变换增强的方式对分波段图像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图像融合[15-16]。而对于8位图像而言,人眼视觉的最佳目视灰度值为127。为使线性变换后的图像灰度均值适宜人眼观察,这种方法具体的实现流程为:
(1) 求取采集到的源图像R, G, B的灰度均值a1, a2, a3和图像的灰度最小值b1, b2, b3。
(2) 令线性增强变换后的彩色夜视图像通道分量为R′, G′, B′,则:
(3) 将得到的通道分量R′, G′, B′映射到RGB彩色空间,得到融合图像。
图 9、图 10为经融合得到的实验室场景和室外两个场景的真彩色夜视图像。图 9a和图 10a为基于本文中提出光谱划分方法真彩色夜视系统所得到,图 9b和图 10b为基于传统光谱划分方法系统所得到。
-
目前尚无对于图像色彩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或理论[17]。对比图 9中的实验室内标准比色板可发现,基于两种光谱分割方法系统融合后的真彩色夜视图像有效地还原了比色板中色块的颜色,人眼可将其中色块一一对应,但本文中提出方法获得结果图像色块更为鲜明,其中绿色块更为突出,而传统方法得到的色块中绿色块辨识度不高,这是由于作者是根据典型目标(绿色草木)的光谱特性来划分波段。对比图 10中的室外场景的真彩色夜视图像可发现,本文中方法得到结果图像景深增加明显,图像层次鲜明,与白昼条件下人们长期记忆的色彩效果相符,且颜色协调性较好,而传统方法得到结果图像的典型目标(绿色草木)颜色失真,且整体图像颜色协调性较差,发生了光谱扭曲。
为评价基于作者所提出光谱划分方法得到真彩色夜视图像对于原始图像质量的改善,更好地展示融合图像在细节、信息量方面的提高,本文中选取空间频率作为评价指标[18]。空间频率反映了图像像素变化的快慢,体现图像高频信息,即图像的边缘等细节信息。表 1中列出其评价结果。
laboratory scene outdoor scene true color night vision image 15.0 19.3 original low-light-level image 9.3 12.7 Table 1. Comparison of spatial frequencies between true color night vision images and original low-light-level images in each scene
从表 1中可知,本文中得到的两个场景地真彩色夜视图像相比于原始微光图像的空间频率分别提高了61.2%, 52.0%。故得到的真彩色夜视图像可有效改善原始微光图像的细节信息,这极大地增加了人眼夜间正确识别目标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