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在APD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过程中,APD输出信噪比、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探测器口径、探测距离等因素都会对APD输出电流的概率分布产生影响。
在某一大气条件下,通过如图 2所示的实验装置对APD探测经大气传输的激光后输出的电流进行测量。将某型激光测距机进行改装,通过外置电源仅对其APD探测系统供电,使其偏压恒定,利用示波器采集其输出电流,并将电流数据传入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计算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分布。同时,通过对某时刻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光强起伏方差进行记录,测量该时刻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17],由此计算相关大气参量,并对双随机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中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实验中所用激光波长为1064nm,出射能量80mJ,发散角0.7mrad,初始半径25mm,激光测距机所用APD型号为C30950E,探测口径40mm,接收光学系统视场0.95mrad,实验距离730m,同时为方便计算,将Is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令I=Is/〈Is〉,使〈I〉=1,其中〈〉表示取平均值。
在激光器前放置不同衰减片,使APD电流输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不同,同时用示波器采集APD探测系统的输出电流,通过数学软件计算电流的概率密度,并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图 3为不同信噪比下APD输出电流概率密的曲线。保持APD接收的信噪比不变,在不同时刻测量APD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分布,同时测量相应时刻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对双随机探测过程进行仿真。图 4即为不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下的APD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曲线。表 1中为实验相关参量及计算所得数据。其中β02为Rytov指数,x为平均值,D(x)为归一化输出电流的方差,偏移量为x-1。
Figure 4.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 of APD output current at different atmospheric 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constants
No. SNR Cn2/m2/3 σI2 ρ0/mm β02 x D(x) 1 10 3×10-14 0.1742 14.67 0.5432 1.0029 0.2781 2 5 3×10-14 0.1742 14.67 0.5432 1.0109 0.3565 3 2 3×10-14 0.1742 14.67 0.5432 0.9500 0.5354 4 10 2.5×10-15 0.0181 65.14 0.0472 1.0002 0.1198 5 10 3×10-14 0.1742 14.67 0.5432 1.0029 0.2781 6 10 4.9×10-14 0.3034 10.81 0.9049 1.0039 0.4035 Table 1. Experiment related parameters and the calculated data
由图 3、图 4可看出,仿真数据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存在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时的误差导致。
结合表 1,由图 3可知,当APD输出的信噪比不同时,其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将产生很大变化。当信噪比降低时,概率密度的峰值会减小,强度较小和较大的I概率将会增大,同时输出电流平均值偏离信号电流程度增大,方差增大,数据离散程度将会加剧。结合表 1,由图 4可知,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变化时,闪烁系数、大气相干半径等参量都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光强在接收端上的起伏的概率密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APD输出的电流发生变化。随着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增大,概率密度曲线峰值减小并稍向左移,曲线趋于平缓,平均值偏离信号程度增大,数据离散程度加大。
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对不同接收口镜、不同探测距离下APD的双重随机探测过程仅进行了仿真分析。表 2为相关仿真参量。图 5为不同接收口径下APD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曲线。图 6为不同距离下APD输出电流的概率密度曲线。
parameters value λ 1064mm SNR 10 D 40mm Cn2 3×10-14m2/3 Table 2. The related parameter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仿真所选取的大气条件下,大气相干半径ρ0=0.014mm,当接收口径D<ρ0时, 可看作点接收情况; 当D>ρ0时,则应该考虑孔径平均效应。由图 5可知,随着接收口径的增大,概率密度曲线峰值会增大并右移。但是接收口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无论有无孔径平均效应,对概率密度曲线影响都不大。由图 6可知,探测距离改变对电流的概率密度曲线影响显著,随着探测距离增大,输出电流偏离信号程度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