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
实验结构按图 1所示进行搭建。为了区分出两光电探测器的信号,采用4.980km的传感光纤,各光学器件之间的连接光纤较短,总长度为几十厘米,对定位误差影响很小,传输的时间也可忽略不计。干涉仪中偏振控制器的长度为3m,实验中所采用的1×2, 2×2耦合器的功率损耗分别为2dB和3dB,单模光纤的中心波长为1550nm,纤芯折射率为1.5,在MZI信号臂进行扰动,采集卡的采样频率为100MHz的调节偏振控制器,使得两路信号的偏振特性较为一致。当激光光源采用3kHz的窄线宽激光器时,定位结果如图 4所示。
图 4的第1行两个波形从左到右分别是做互相关运算截取的两路信号,互相关运算后的信号,第2行的两个波形分别是分开后两路相干信号。当两路信号偏振态较为一致时,干涉仪互相关R12定位的最大值点位于在497527处,此时互相关后信号的最大值点距中点的距离为500000-497527=2473点,由于截取两路信号的时间为0.005s,对应的两路波形图的刻度为500000,根据显示波形计算两路信号定位的时间差为:
而实际的定位时间差为:
则定位的时间误差Δt=24.915-24.730=0.185μs,则定位误差$\Delta x = v \times \Delta t = \frac{c}{n} \times \Delta t = \frac{{3 \times {{10}^8}}}{{1.5}} \times 0.185{\rm{ \mathsf{ μ} s}} = 37{\rm{m}}$。为了验证MZI的可靠性,再重复试验9次,共计10次实验,得到的最大点、时间误差和定位误差如表 1所示。
maximum point 497527 497527 497530 497532 497522 497527 497533 497525 497518 497516 time error Δt/μs 0.185 0.185 0.215 0.235 0.135 0.185 0.245 0.165 0.095 0.075 positioning error/m 37 37 43 47 27 37 49 33 19 15 Table 1. 3kHz laser source positioning
将10次测量的定位误差取绝对值后平均,得到3kHz时系统的定位误差为34.400m。相同的实验条件,唯一变化的是MZI光源采用1MHz,调节两路信号的偏振态,则定位结果如图 5所示。
干涉仪互相关R12定位的最大值点位于497623处,此时最大值点距中点的距离为500000-497623=2377点,则两路信号的定位时间差为:0.005 500000 ×(500000-497623)=23.770μs,定位的时间误差Δt=24.915-23.770=1.145μs,定位误差$\Delta x = v \times \Delta t = \frac{c}{n} \times \Delta t = \frac{{3 \times {{10}^8}}}{{1.5}} \times 1.145{\rm{ \mathsf{ μ} s}} = 229{\rm{m}}$。同理,再重复试验9次,得到的最大值点、时间误差和定位误差如表 2所示。
maximum point 497623 497622 497623 497623 497619 497632 497615 497611 497627 497617 time error Δt/μs 1.145 1.135 1.145 1.145 1.105 1.235 1.065 1.025 1.185 1.085 positioning error/m 229 227 229 229 221 247 213 205 237 217 Table 2. 1MHz laser source positioning
将10次定位误差结果取平均值,得到1MHz时系统的定位误差为225.400m。综合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实验数据,很明显,采用3kHz窄线宽的激光光源,MZI的定位精度较高,定位误差较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条件限制,实验中采集两路相干信号的时间段较短,为0.005s,这会降低互相关定位时的定位精度,若扩大采集信号的时间范围,则两路相干信号整体上呈正弦波形,定位误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
-
在MZI中,共模噪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干涉仪的信噪比。当MZI两臂长度不等时, 共模噪声对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如图 1所示,若信号臂和参考臂的长度相差较大时,激光器顺时针方向的光通过耦合器C2被引导到MZI系统中,被分成两个臂的脉冲,分别具有f1和f2的频移值。由于光纤长度差,两个脉冲在时间上分开,并通过耦合器C3组合,产生一对差分延迟脉冲,此时MZI即为补偿干涉仪,也是引入共模噪声的关键部位[19]。共模噪声主要分布在在几十赫兹到几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内。在搭建光路系统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系统的偏振态,在干涉仪的参考臂中加入了3m长的偏振控制器[20-21],此时信号臂和参考臂的长度不一致,为了抑制共模噪声减小光源波长波动及环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要求干涉仪两路完全对称[22]。所以相应的,作者在信号臂中接入3m长的单模光纤。考虑到实验两臂长存在误差,不可能完全相等,故又在参考臂中加入光纤延时器,通过光纤延时器的微调,使得两臂长无限接近,通过对干涉仪两臂的适当调节,使得系统偏振态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通过示波器对比共模噪声抑制前后的波形变化,如图 6a和图 6b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模抑制前,MZI输出的两路信号波宽“较大”,此时信号的信噪比和可见度较差,对后续的信号处理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共模抑制后,系统输出的两路信号十分“锐利”,此时信号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振动定位测量。类似的,在线宽为3kHz激光光源的条件下,在干涉仪信号臂相同的位置进行10次扰动,共模抑制前和共模抑制后的定位误差绝对值经计算分别如表 3所示。
number of disturbances 1 2 3 4 5 6 7 8 9 10 before common mode
suppression/m74 63 91 61 73 68 61 81 73 69 after common mode
suppression/m37 37 43 47 27 37 49 33 19 15 Table 3. Positioning errors before and after common mode rejection
将以上数据用折线图表示,如图 7所示。
图 7清楚地显示了共模噪声抑制前后的定位误差,共模抑制后的定位误差明显要小于共模抑制前的定位误差。这进一步证明了共模噪声降低系统的信噪比,使得系统的定位性能下降,所以应该尽量保证MZI信号臂和参考臂长度的一致,抑制共模噪声对系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