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共振混频过程的超快弛豫现象研究

吕振国 符昌海 李庆行 余振新

引用本文:
Citation:

共振混频过程的超快弛豫现象研究

    作者简介: 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Study of ultrafast relaxation phenomena based on resonant optical mixing process

  • 摘要: 本文报导利用共振混频过程,可在不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情况下对皮秒甚至飞秒量级的超快弛豫进行测量。采用密度矩阵方法对该混频过程的二能级系统的非线性极化率XR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过程的频率特性与样品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有关。实验测量得到孔雀绿水溶液的T1和T2分别为1.20ps和0.09ps。
  • [1]

    Ye P, Shen Y R, Phys, Rev. (A),1982; 25 (4):2183
    [2]

    Trebino R et al.,IEEE J,Q.E.,1986; 22 (8):1413
    [3]

    Fork R L et al.,Opt, Lett.,1987E 12 (7):483
    [4]

    Yajima T et al.,Phys, Rev, (A),1978; 17(1):309
    [5]

    Yajima T et al.,Phys, Rev, (A),1978; 17 (1):324
    [6]

    Shen Y R, The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4:379
    [7]

    Sundstrom V et al.,J, Chem, Phys,1984; 81 (10):3463
    [8]

    Song J J et al.,Phys, Rev, (A)1978: 17 (4):1439
    [9]

    Lee J H, Ph,D, dissert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79
    [10]

    Ippen E P et al.,Chem.Phys, Lett.,1976; 38 (3):611
    [11]

    Stavola M et al.,Opt, Commum.,1980;34 (3):404
    [12]

    With P et al.,Opt, Commum.,1977;20 (1):155
    [13] 吕振国等,中国光学学会第四届全国基拙尤学学术报告论文,重庆:1989.12

    [14]

    Trebine R et al.,J,Chem, Phys.,1983; 79 (8): 3621
  • [1] 吕振国李庆行余振新 . 利用激光感应瞬态光栅研究超快弛豫现象. 激光技术, 1991, 15(4): 224-229.
    [2] 李孝峰潘炜罗斌赵峥邓果 . VCSELs与EELs多模弛豫振荡的研究. 激光技术, 2004, 28(3): 248-250,258.
    [3] 夏文建李正佳朱长虹邝能俊丘军林 .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激活介质的非辐射弛豫热吸收. 激光技术, 1998, 22(4): 217-220.
    [4] 赵延罗斌潘炜 . 光纤环形腔半导体激光器弛豫振荡的分析. 激光技术, 2002, 26(6): 416-418.
    [5] 张云赵峰杨昆 . 差分透过率光谱技术在超快速现象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 1998, 22(3): 153-158.
    [6] 李朋贺斌田东坡康伟焦悦 . 超快激光制孔辅助吹气优化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激光技术, 2018, 42(5): 583-587.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8.05.001
    [7] 肖海兵张庆茂谭小军周泳全张卫罗博伟 . 碳化硅陶瓷超快激光双光束精密抛光技术研究. 激光技术, 2024, 48(2): 180-187.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24.02.006
    [8] 杨珺何伟明丁迎春吕志伟 . 布里渊增强四波混频研究的进展. 激光技术, 2002, 26(5): 394-397.
    [9] 郑泽洲张新亮黄德修 . 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超快动态增益特性. 激光技术, 2003, 27(3): 168-171.
    [10] 蒋锐曹三松 . kHz频率时单击超快脉冲的光谱相关干涉法. 激光技术, 2003, 27(6): 605-605.
    [11] 田润妮王俊波邱荣周强蒋勇杨永佳 . 纳秒和飞秒激光烧蚀单晶硅的超快诊断. 激光技术, 2015, 39(6): 765-768.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5.06.007
    [12] 刘福华安毓英王平邵碧波冯国斌 . 用于超快诊断的3GHz模拟光纤传输系统. 激光技术, 2011, 35(5): 596-599. doi: 10.3969/j.issn.1001-3806.2011.05.006
    [13] 周金鑫唐霞辉周毅何艳艳朱国富 . 粉末冶金材料激光焊接的气孔现象研究. 激光技术, 2003, 27(6): 503-505.
    [14] 赵建伟方晓敏江孝伟 . 导模共振光栅参量对共振波长和线宽的影响研究. 激光技术, 2019, 43(2): 227-232.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9.02.015
    [15] 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向梅 . 飞秒时间分辨质谱技术在超快动力学中的应用进展. 激光技术, 2017, 41(3): 456-462.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7.03.030
    [16] 张华丁迎春于俊华 . 原子共振滤波器研究的发展. 激光技术, 2000, 24(5): 318-321.
    [17] 王琦张大伟陈家璧庄松林 . 导模共振滤光片的研究进展. 激光技术, 2010, 34(1): 71-74,144. doi: 10.3969/j.issn.1001-3806.2010.01.020
    [18] 管爱红张庆辉傅洪亮 . 波分复用光网络中4波混频影响的实验研究. 激光技术, 2009, 33(1): 5-7,31.
    [19] 赵刚丁迎春林静朗海涛 . 亚甲基蓝掺杂聚乙烯醇四波混频的实验研究. 激光技术, 2008, 32(2): 174-176,179.
    [20] 王松岳 . 应用共振跃迁下能级集居数变化现象测定激光波长. 激光技术, 1991, 15(4): 229-23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26
  • PDF下载量:  20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0-03-29
  • 刊出日期:  1990-09-25

共振混频过程的超快弛豫现象研究

    作者简介: 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吕振国,男,1963年12月出生。讲师,博士。从事超快激光技术和非线性激光光谱学等领域研究;将昌海,男,1965年3月出生。助教。从事非线性光学研究;李庆行,男,1937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语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1986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市立学院超快速激光光谱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三年,现从事时间分辨光语学及非线性光学研究;余振新,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所长。1980-1982年在美国红约市立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员二年。现从事超短脉冲激光与时间分辨光谱学研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委员会委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
  • 1. 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 广州

摘要: 本文报导利用共振混频过程,可在不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情况下对皮秒甚至飞秒量级的超快弛豫进行测量。采用密度矩阵方法对该混频过程的二能级系统的非线性极化率XR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过程的频率特性与样品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有关。实验测量得到孔雀绿水溶液的T1和T2分别为1.20ps和0.09ps。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