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ISSN1001-3806CN51-1125/TN 网站地图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激光核聚变国内外概况(上)

邓锡铭 沃新能 陈时胜

引用本文:
Citation:

激光核聚变国内外概况(上)

  • 摘要: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粗略的估计,世界上每年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率为3~5%,一百年后,每年需求的能源量为3×1015千瓦小时。作为资源的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埋藏量为这一量的8倍;作为核裂变原子能燃料的铀、钍的蕴藏量,据推断约为这一量的180倍,可见,能源问题已是当代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人们已经清楚,燃烧煤或石油只是一种化学反应,这种反应释放的能量一般是从原子的外壳层释放的,大约只是电子伏的量级(1电子伏相当于1.6×10-12尔格)。但是,如果由原子核内释放能量,则要较之外壳层所释放的能量大约大一百万倍。现在人们已进一步了解到,释放原子核的能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所谓核裂变反应,另一种与之相反称为核聚变反应。所谓核裂变反应是用能量相当低的中子来“砸碎”裂变燃料,如铀的同位素U235;由于中子不带电,故它容易穿过铀原子外层电子的库仑场,撞击铀核,使之分裂成二个基本相等的轻核,同时释放核能和中子等高能粒子和辐射。这些中子可进一步触发裂变反应,使整个过程变为链锁反应。核裂变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较大的外加能源来维持反应的进行。
  • [1] 邓锡铭沃新能陈时胜 . 激光核聚变国内外概况(下). 激光技术, 1982, 6(4): 1-6.
    [2] 沃新能 . 国内、外激光器概况. 激光技术, 1987, 11(1): 6-9.
    [3] 李宝祥 . 国外钬和铒激活的晶体激光器发展概况(上). 激光技术, 1986, 10(2): 14-23.
    [4] 张贤义 . 欧洲的聚变激光器正在设计中. 激光技术, 1995, 19(1): 5-5.
    [5] 肖峻吕百达张彬 . 激光直接驱动聚变球靶的完全均匀辐照. 激光技术, 1999, 23(4): 244-247.
    [6] . 外军战术激光测距机研制概况. 激光技术, 1978, 2(2): 1-17.
    [7] 辜建辉 , . 机载激光水下探测概况. 激光技术, 1992, 16(4): 229-234.
    [8] 陈宗礼 . 国内激光防护材料的若干问题. 激光技术, 1990, 14(2): 8-12.
    [9] . 固体激光横模控制(上). 激光技术, 1983, 7(5): 51-58.
    [10] 陈景藻 . 医用激光的进展(上). 激光技术, 1986, 10(5): 5-7,24.
    [11] 王坤兴 . 激光在工业加工上的应用. 激光技术, 1983, 7(4): 6-10,21.
    [12] 黄勇 . 激光测距系统的接收概率(上). 激光技术, 1992, 16(6): 338-341.
    [13] 李宝祥 . 国外钬和铒激活的晶体激光器发展概况(下). 激光技术, 1986, 10(3): 1-5.
    [14] 陆良忠 . 美帝机載激光目标照射系统研制发展概况. 激光技术, 1978, 2(1): 20-37.
    [15] . 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重量不到1kg的微型激光测距机. 激光技术, 1989, 13(1): 13-13.
    [16] 钟呜韩凯 . CO2激光参量上转换的研究. 激光技术, 1989, 13(1): 27-30.
    [17] 李学千 . 国外激光晶体的新进展(上). 激光技术, 1986, 10(3): 6-15.
    [18] . 可调谐离子晶体色心激光器(综述)(上). 激光技术, 1981, 5(5): 43-47.
    [19] 孙万林 . 激光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其发展动态. 激光技术, 1982, 6(3): 8-12.
    [20] 李春亮 . 激光测距技术在航空火控上的应用. 激光技术, 1989, 13(6): 18-2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49
  • HTML全文浏览量:  926
  • PDF下载量:  2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2-01-20
  • 刊出日期:  1982-05-25

激光核聚变国内外概况(上)

  • 1.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摘要: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粗略的估计,世界上每年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率为3~5%,一百年后,每年需求的能源量为3×1015千瓦小时。作为资源的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埋藏量为这一量的8倍;作为核裂变原子能燃料的铀、钍的蕴藏量,据推断约为这一量的180倍,可见,能源问题已是当代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人们已经清楚,燃烧煤或石油只是一种化学反应,这种反应释放的能量一般是从原子的外壳层释放的,大约只是电子伏的量级(1电子伏相当于1.6×10-12尔格)。但是,如果由原子核内释放能量,则要较之外壳层所释放的能量大约大一百万倍。现在人们已进一步了解到,释放原子核的能量有两种方式,一种所谓核裂变反应,另一种与之相反称为核聚变反应。所谓核裂变反应是用能量相当低的中子来“砸碎”裂变燃料,如铀的同位素U235;由于中子不带电,故它容易穿过铀原子外层电子的库仑场,撞击铀核,使之分裂成二个基本相等的轻核,同时释放核能和中子等高能粒子和辐射。这些中子可进一步触发裂变反应,使整个过程变为链锁反应。核裂变反应可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较大的外加能源来维持反应的进行。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